10月的上海秋高气爽,黄浦江畔人头攒动,10月15日清晨7时30分,随着发令枪响,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正式拉开帷幕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.8万名跑者齐聚外滩,共同踏上这场42.195公里的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和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5分43秒和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并双双刷新赛会纪录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作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,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今年迎来第28届,组委会数据显示,本届赛事报名人数突破15万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.8万名参赛者,其中包括1200余名国际选手,赛道延续经典路线,从外滩金牛广场出发,途经南京东路、静安寺、徐汇滨江等城市地标,最终抵达浦东的东方体育中心。
“今年我们特别优化了开云体育平台app赛道补给和医疗保障,增设了8个喷淋点和12个医疗站。”赛事总监王伟在赛前发布会上介绍,组委会联合环保机构推行“零废弃马拉松”计划,赛道沿线设置分类垃圾桶,并采用可降解材质制作参赛包和奖牌包装。
非洲选手表现强势,中国选手突破自我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从30公里处开始领跑,最终以2小时05分43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升了28秒,赛后他表示:“上海的氛围太棒了,观众的热情让我忘记了疲劳。”女子组冠军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则在最后5公里甩开肯尼亚选手切普科奇,以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夺冠。
中国选手方面,李子成以2小时11分07秒获得国内男子第一,总排名第八;张德顺则以2小时28分34秒位列女子组国内榜首,值得一提的是开云体育官方app,53岁的业余跑者王建国以3小时02分完赛,成为本届赛事年龄最大的全马完赛者。“跑步让我年轻了20岁!”他笑着对记者说。
科技赋能赛事,跑者体验升级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5G+AI实时追踪系统,观众可通过手机APP查看选手实时位置和配速,组委会联合运动品牌推出“智能跑鞋”试点项目,50名志愿者穿着内置传感器的跑鞋参赛,为赛道坡度设计和鞋类研发提供数据支持。
在终点区,人脸识别技术大幅缩短了完赛物资领取时间,来自德国的跑者汉斯赞叹道:“从冲线到拿到奖牌只用了两分钟,这效率太惊人了!”
市民热情参与,城市文化交融
赛道沿线吸引了近30万市民观赛,在徐汇滨江段,老年腰鼓队和少儿街舞团轮番表演;南京西路商圈则推出“马拉松主题咖啡”,部分商家挂出“跑者专属折扣”标语,来自日本的参赛者小林由美子说:“每跑一段都能看到不同的城市风貌,像在参加一场移动的派对。”
赛事期间,上海地铁提前至凌晨4点运营,公安部门投入1.2万名警力保障安全,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:“马拉松已成为展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窗口,我们未来会引入更多互动环节,让赛事与市民生活深度融合。”
公益与竞技并重,赛事影响力延伸
今年组委会继续与慈善基金会合作,推出“一公里一公益”计划,每有一名选手完赛,赞助企业便捐赠100元用于乡村体育设施建设,截至发稿,该项目已筹集善款超380万元。
赛事配套活动“上马博览会”吸引了200余家展商,涵盖运动装备、健康食品等领域,首次设立的“体育科技展区”中,一款能实时监测肌肉状态的电子贴片引发关注。
展望未来:上海马拉松的“全球野心”
国际田联代表马克·汤普森在颁奖仪式上透露,上海马拉松正积极申办2026年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分站赛。“如果成功,这将是开云体育app亚洲第三座入选城市。”他说。
夜幕降临,东方体育中心的灯光渐次熄灭,完赛者们披着银色保温毯,手捧白玉兰造型的奖牌合影留念,对于许多人而言,这一天不仅是竞技的终点,更是下一次奔跑的起点。